厕所根据景区 不要奇形怪状

发布时间:2023-10-25 点击:228
4月以来,全国旅资委以厕所质量、环境卫生等为重点,结合游客投诉、媒体报道,对全国部分5a级景区进行检查复核。按照检查结果,根据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》和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》国家标准,给予两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处理,限期6个月整改。
其中,西峡伏牛山老界岭·恐龙遗址园旅游区厕所革命滞后,保洁不及时,存在脏乱差现象;景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,内部交通接驳、游客服务中心、标识标牌等达不到标准要求。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厕所数量不足,分布不合理,不符合标准要求;景区内部交通接驳、标识系统、信息化建设、安全管理等达不到标准要求。
因“厕所革命”不到位,环境脏乱等问题,天津七里海湿地旅游区等10家4a级景区,被相关省级旅游部门摘牌。
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:
厕所根据景区风格建设,不要奇形怪状
2015年起,国家旅游局实施“厕所革命三年计划”。李金早介绍,两年来,已累计安排10.4亿元支持各地厕所建设,各地安排的配套资金超过200亿元,新改建厕所52485座。今年还要实行新的3年计划,完成新建、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。
中外游客如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
这两年厕所革命有什么成果?
李金早:两年来,旅游发展基金重点向厕所革命倾斜,已累计安排10.4亿元支持各地厕所建设,各地安排的配套资金超过200亿元。
截至4月底,全国共完成新改建厕所52845座,占3年计划(5.7万座)的92.71%。一年45亿人次中外游客的如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。
有声音认为,国家旅游局不干正事,为什么跟厕所过不去?
李金早:厕所是我国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,也是旅游业最突出的薄弱环节。一个土坑两块儿砖,三尺土墙围四边,晴天臭烘烘,雨天粪水流,是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厕所的真实写照。
长期以来,中国如厕环境是外国游客痛苦的回忆。为了“旧貌换新颜”,给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“方便”,改变中国厕所在国际上的不良口碑,两年来,我们将厕所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。
旅游发展有很多事情可以做,厕所提升真的那么急迫吗?
李金早:游客不会因为某地厕所好而去旅游,但很可能会由于某地厕所差而不愿再去。一个脏乱差的厕所能瞬间毁掉旅游推介的百般努力,负面影响很难挽回。
数据显示,到2020年,全国人口预计达14.2亿左右。据生理科学测算,每人一天产生约200克粪便,每天全国将产生28.4万吨。届时,国内旅游规模预计达67亿人次,按旅游一趟人均上8次厕所算,每年如厕次数就达536亿次。惊人的数据折射出如厕需求对社会公共服务、国民素质及卫生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。
有地方将厕所革命解读为要建高大上的厕所。
李金早:一段时期,有地方出现厕所过度改造,还宣传奢华厕所。厕所革命的本质是为游客服务,为景区品质提升助力,改造的基础就是实用,至少要免费提供、干净、方便,基本的清洁服务要达标。我们鼓励厕所根据景区风格建设,不要奇形怪状。
将新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
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完成后还会继续吗?
李金早:通过两年努力,“找厕难、如厕难”现象有了显著改观。但与许多国家相比,我们仍有很大差距。
中国厕所问题不可能一两年就完全解决。今年还要实行新的3年计划,完成新建、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的任务;还要按“三步走”战略,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。
全社会共同参与主要指哪些方面?
李金早:厕所革命虽然由旅游部门发起,但持续推进仅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要推动由旅游部门抓厕所革命向党政统筹抓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转变。
厕所既是服务游客的公共服务设施,也是各地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,不仅旅游部门需要主动作为,更需要包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。总之,厕所革命不能是旅游部门的“独奏曲”,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,需要全社会的“合奏曲”。
如何提升公众参与度?
李金早:一些社会反响热烈的事件,应该引起大家关注,形成一些触动。北京天坛发放免费厕纸的厕所,有人过量用纸,逼得公园使用上“人脸识别厕纸机”。
这看起来是小事,但折射的是文明的缺失。厕所虽小,但却是人类文明的尺度、国家形象重要窗口。旅游行业可以通过行前教育,让游客明白,大家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。同时探索多种方式监督约束各种不文明行为,不断提升游客的公德心和文明意识。


济南景区移动厕所文化在创意受到更多重视
机械打包式厕所的特点有哪些?
说说移动厕所的好地方
普及公路专用厕所 方便大众如厕
“卫生间博士”服务最舒适厕所
移动厕所有什么样的特点?
建设移动厕所需要哪些原则?
为什么景区会选择移动厕所而非传统厕所?